公司介紹
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,是通威集團控股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代碼:600438)旗下的一家大型民營科技型企業,注冊資本12.55億元。公司形成了從“鹽鹵、燒堿、聚氯乙烯到電石渣水泥”和從“氯化氫、三氯氫硅到多晶硅新能源”的新能源與化工完整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。旗下擁有永祥樹脂、永祥多晶硅、永祥硅材料、永祥光伏科技、永祥新材料、永祥新能源、內蒙古通威、云南通威、通威綠能等分子公司,主要業務:高純晶硅硅料、單晶硅棒、聚氯乙烯、高純離子膜燒堿、電石渣綜合利用水泥。
管理痛點
1. 工程物資管理浪費嚴重
需求計劃不準確:未按設計需求采購,導致多買、少買、錯買,增加庫存成本或緊急采購風險。
庫存管理混亂:施工方一次性領用甲供材,缺乏二級庫管理,易造成物資丟失或浪費。
跨項目錯領錯用:A項目物資被B項目領用,或施工單位之間混領,導致工期延誤、成本超支及安全風險。
2. 工程結算管理風險高
線下單據流轉風險:工程聯系單、經濟簽證依賴紙質審批,易篡改、難追溯,結算爭議多。
進度結算與發票脫節:線下審批進度款,SRM系統僅管理發票,數據不關聯,易出現超付或漏付。
現金罰款難監管:質量/安全罰款線下收取現金,缺乏系統記錄,存在合規風險。
3. 項目過程管理低效
檢查記錄無留痕:質量、安全檢查依賴紙質單據和照片,無法實時跟蹤整改情況。
重復錄入效率低:現場填寫紙質記錄后需人工錄入系統,增加工作量且易出錯。
跨單位協同困難:施工單位、監理等多方溝通依賴線下,響應慢,問題閉環難。
4. 項目成本歸集滯后
人工統計成本高:依賴Excel歸集數據,工作量大且易出錯。
成本數據不實時:無法動態監控項目產值與概算偏差,影響決策。
資產轉固效率低:竣工后人工分攤成本,延遲轉固,影響財務核算。
5. 項目協同效率低下
外部單位溝通不暢:施工單位、設計院等協同依賴線下,進度反饋延遲。
審批流程冗長:紙質簽字流程繁瑣,易遺忘或丟失,影響業務推進。
6. 檔案管理分散難追溯
關鍵資料未歸檔:過程檢查記錄、簽證單等散存在微信群或本地電腦,難統一管理。
系統查詢不便:部分資料存儲在愛數系統,但分類混亂,檢索效率低。
建設成果
1. 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
實現從立項→設計→采購→施工→驗收→轉固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,覆蓋進度、成本、質量、安全等核心環節,支持可視化跟蹤、標準化流程、移動化辦公,提升管理效率和決策科學性。
2. 工程物資精細化管理
精準采購:按設計需求生成物資計劃,關聯項目主項號,杜絕漏買、錯買、積壓。
全流程追蹤:設備位號從采購到轉固全程綁定,實現“五防一保”(防漏買、防錯買、防積壓、防錯領、防錯用、保質量)。
領用控制:施工單位僅可領取為其申購的物資,避免跨項目錯領。
3. 經濟線業務風險防控
閉環管控:覆蓋概算、合同、支付、結算、決算全流程,自動預警超支、變更等風險。
協同高效:關聯方在線協同,減少紙質流轉導致的篡改、滯后問題。
4. 數據驅動決策支持
實時匯總概算執行、工程進度、合同變更、質量安全等數據,消除人工統計誤差,為管理層提供動態風險預警與決策依據。
5. 全過程風險預警體系
建立“事前預防-事中管控-事后完善”的管控機制,覆蓋合同、質量、安全、物資等關鍵環節,系統自動觸發預警,降低損失風險。
6. 多方協同與效率提升
在線協同:整合業主、設計、監理、施工等各方,實現流程在線審批、移動化檢查(APP端)。
智能預警:自動識別進度延遲、成本超支等問題,推動快速響應。
7. 項目知識沉淀與復用
自動歸檔:全過程資料(簽證單、檢查記錄等)按項目分類存儲,確保完整性。
快速檢索:支持多維查詢,提升資料調取效率。
8. 統一平臺與系統集成
集團化部署:各分子公司共用同一工程管理平臺。
數據互通:與EAS(財務)、MES(生產)、SRM(供應鏈)、云之家(OA)等系統集成,消除信息孤島。
官方客服企微
新中大服務號
建聞訂閱號
工程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