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客戶簡介
北京天瑪智控成立于 2001 年 7 月,隸屬于中國煤炭科工集團,是專注于煤礦智能開采控制技術裝備研發、生產、銷售與服務的創新型企業。
二、客戶評價
通過運行項目管理系統的搭建與實施,實現了多部門數據共享與高效協同,解決了 “信息孤島” 與流程不規范問題,顯著提升了項目管理的精細化、可視化與風險管控能力,推動煤礦智能化開采效率與安全性雙提升。
三、信息化建設背景及痛點
(一)政策與行業趨勢驅動
煤礦行業向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,需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開采安全與效率,傳統管理模式難以滿足行業升級需求。
(二)企業內部管理挑戰
多項目協同低效
項目涉及銷售、研發、生產、采購等多部門,信息跨系統流轉,缺乏統一計劃與進度管控,“信息孤島” 導致協同成本高。
需以項目交貨為核心倒排計劃,集成全流程關鍵節點,但多套軟件獨立運行,數據無法實時同步。
管理流程標準化缺失
缺乏規范化、流程化的項目管理體系,組織架構、責任分配、信息整合等缺乏系統固化,追溯性不足。
可視化監控與成本核算薄弱
項目進度、成本等關鍵信息分散,缺乏 BI 看板等可視化工具,管理層難以及時掌握全局情況。
項目成本數據(物資、人工、費用等)需集成 ERP、OA 等系統,但缺乏統一核算規則與分析模型。
四、信息化建設規劃

(一)總體目標
構建 “運行項目計劃管理平臺”,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控,打通業務流、數據流與資金流,提升管理效率與決策科學性。
(二)核心模塊規劃
業務協同管理
覆蓋項目預投、立項、合同、計劃執行、技術配套、齊套、發貨及圖紙信息化全流程,提升跨部門數據共享效率。
技術配套信息化
建立項目清單閉環管理(新增、調整、同步關聯系統),形成標準化清單庫,為流程優化提供數據支撐。
通過組件自動拆分等功能,提升清單管理效率與準確性。
項目進度計劃與跟蹤
建立多系統(SAC、SAM、SAP)任務模板,實現進度自動計算、延期追溯與歷史版本留存。
集成業務子系統數據,自動更新任務狀態,減少人工確認成本。
項目齊套管理
支持多項目優先級設置與實時齊套計算,覆蓋零部件獨占與調撥管理。
整合庫存、待檢、在途等全量數據,為發貨計劃提供全景數據支撐。
風險預警體系
構建 13 套項目交付風險模型,實時推送預警信息至責任人,實現風險前置管控。
五、信息化建設歷程
需求調研與藍圖設計:梳理業務痛點,結合行業特性與管理目標,制定系統功能架構與流程藍圖。
系統研發與集成:開發核心模塊,集成 ERP、OA 等現有系統,打通數據接口。
試點驗證與培訓:選取典型項目試點,驗證系統功能,同步開展全員操作培訓。
全面推廣與優化:基于試點反饋優化系統,逐步覆蓋全業務場景,建立持續迭代機制。
六、信息化建設成果
(一)“三化” 管理升級
標準化:固化 100 + 項管理標準與流程,實現組織架構、責任分配、業務規則的系統落地。
可視化:通過 BI 看板實時展示項目進度、成本、風險等關鍵指標,管理層決策效率提升 40%。
協同化:跨部門數據共享率達 95%,項目全流程周期縮短 30%,“信息孤島” 問題基本消除。
(二)核心業務提效
進度管控:任務延期處理效率提升 50%,歷史計劃可追溯,進度偏差預警及時率達 100%。
齊套管理:發貨前齊套分析自動化,發貨效率提升 25%,零部件短缺導致的發貨延遲減少 60%。
成本核算:集成多系統成本數據,預算與實際偏差分析周期從 5 天縮短至 1 天,成本管控精度提升。
(三)風險防控強化
13 套風險模型覆蓋交付全流程,預警信息響應時效縮短至 2 小時內,項目交付風險發生率降低 35%。
(四)行業示范效應
形成煤礦智能化項目管理標桿模式,被納入行業信息化建設典型案例,推動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。
官方客服企微
新中大服務號
建聞訂閱號
工程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