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《杭州日報》在專題報道"加速'AI+智慧社會與生活'技術革命——拱墅全力爭先競逐人工智能賽道"中,重點報道了新中大科技在"AI+"工程管理智能化領域的卓越貢獻。報道以新中大科技園建設項目為背景,介紹了其"智能建造"和"AI+場景應用"的實際運用,展示了公司在促進"AI+產業"深度融合方面的先鋒探索及其成果。

以下為《杭州日報》報道摘錄內容:
走進拱墅區智慧網谷小鎮,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"新中大")總部大樓的建筑工地,各項施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走進工地,你會發現一些日常不常見的玩意兒——門口自動化門禁或許不算稀奇,但工人頭上的安全帽就暗藏玄機,帽檐裝有小型攝像頭,當環境溫度高于37度時會發出告警;搭載視覺大模型的無人機定時定航進行巡檢,及時更新項目進度……項目負責人只需在智慧大屏前,就能隨時掌握整個工地的動態,并可遠程進行指揮,大大提升了巡檢和建設效率。
作為杭州市首批創建的6家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創新空間,區智慧網谷小鎮聚焦"AI+智慧社會與生活",著力打造"基金+基地+產業"一體化的人工智能社會生活圈。依托杭鋼半山基地強大算力支撐聚力打造"中國算谷",在以深度求索等為代表的重點企業引領下,拱墅區正在人工智能賽道上快速發展、不斷突破。
作為一家在杭州耕耘30多年的企業,新中大從2013年起,深耕工程建設行業的數字化,如今已成長為行業頭部企業。北京大興機場、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、寧海清溪水庫等重大項目背后,都有新中大的參與。
"2023年,我們著手啟動AI大模型和智能體的研發,是工程建設行業第一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企業,也是首家推出工程建設大模型的企業。"新中大總裁韓愛生表示,面對人工智能的風口,企業迎風而動,"近年來,我們攜手浙江大學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,自研推出六和AI平臺、靈隱云智能云平臺,將AI能力應用于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。今年,企業內部又新成立了云智能事業部,持續瞄準人工智能領域發力。"
"依托視覺大模型+語音大模型+具身智能,就可以完成工地現場智能化的作業。"韓愛生介紹,當遇到地下空間、懸崖峭壁等地況比較危險復雜的施工場景時,可以通過搭載垂直大模型的機器狗或無人機,進行施工現場的環境勘查、進度巡檢、安全巡邏等工作,提高效率的同時,也能保護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,"目前這套解決方案已在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以及交通建設領域快速應用推廣,有效縮減施工進度和成本,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。"

新中大科技園(建設中)
隨著拱墅區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的快速崛起,新中大科技以其在"AI+"工程管理智能化領域的深厚積淀和創新實踐,不僅提升了工程建設的安全性、效率與精細化管理水平,也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"拱墅樣板"。未來,新中大科技將繼續深耕"AI+工程管理"垂直領域,不斷迭代升級以六和AI平臺為代表的核心技術與產品,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更深度地融合。
官方客服企微
新中大服務號
建聞訂閱號
工程匯